为加强一流本科教育,推进我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,1月12日下午,我校特邀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,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委员、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专家组成员、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副监事长、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结论审议委员会委员、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委员杨毅刚教授来校,作题为“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从形似到神似面临的挑战”的专题报告。学校党委常委、副校长王在泉,教务处相关领导以及各相关学院教学副院长、专业负责人、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参加报告会。报告会由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田艳兵主持。
报告会上,杨毅刚围绕现阶段专业认证所面临的挑战,从毕业要求标准内涵的理解、非技术能力的培养、“解决复杂工程问题”能力的培养、面向产出的评价机制以及工程教育的教改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。他指出,要树立“全周期、全流程的产物(复杂工程)开发方法”的观念,按照工程逻辑及设计开发流程来理解毕业要求的内涵;要充分理解“复杂工程问题”中“复杂”两字的含义,用毕业要求能力的协同与综合来体现解决复杂工程能力培养;要搭建好内涵观测点与课程目标能力匹配的桥梁,课程目标的达成一定要面向毕业要求的能力内涵;要充分认识合格工程人才面对解决“复杂工程问题”应具备各类非技术性知识的重要性,利用综合的高端设计项目进行非技术工程方法、能力的评价。杨教授提出了“毛坯工程师”的概念,为毕业要求实现面向产出的评价提供了新思路;从教师工程逻辑和工程思维的培训、综合能力训练课程的设置、核心支撑课程的课程目标等角度,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。
报告结束后,杨毅刚详细解答了与会教师们提出的问题,并就相关问题与参会教师们进行了深入交流。
王在泉在总结讲话中指出,杨毅刚教授的报告为我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提供了新思路、新方法,有力促进了各专业更深入理解毕业要求的内涵、更好地贯彻落实“产出导向”的教学理念。学校今后要以专业认证为抓手,加强认证知识专题培训和交流,定期开展专项督查,多措并举,推动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;逐步建立完善面向产出的常态化评价机制与持续改进机制,形成教学工作的闭环管理,力争纳入专业认证范围的专业全部达到国家标准。(撰稿:邹佳欣;审核:苗吉军,田艳兵)